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东渐” 美国文理学院模式正在亚洲崛起
提到美国大学,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很有可能是哈佛、耶鲁、斯坦福这样的藤校,却对文理学院几乎一无所知。但实际上,在一些懂行的美国人看来,文理学院往往代表着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因此也被誉为贵族学校。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精髓,倡导思辨精神的文理学院也是美国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所在。
如今这样的精英教育也在努力尝试着挺进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教育家们更加注重于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文/陈贝婷 编辑/吴妍娇
如今,教育界正在对现有文科大学的模式进行思考,并激烈地辩论着。近年来,文科(Liberal Arts)常常遭到攻击,并将其拿来与STEM(科学、科技、工程、数学)进行比较。
层出不穷的新兴科技行业需要专业人士来运营,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学习已经过时的哲学和文学?在“数字宇宙”里,文科教育几乎与黑胶唱片画上了等号。
评论家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学习现在最受欢迎的STEM,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为今后从事信息学、机器人或是激光科技打下良好基础,比起传统文科,有着更好的前程。无论你今后从事什么行业,都得懂点和STEM沾边的知识,才能让你更加出彩。
无论旁人怎么说文科不好,文科模型正在一个地方悄然恢复生机:亚洲。虽然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和生源,美国的小型文理学院的未来并不乐观,但是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教育家们更加注重于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在亚洲学生涌入美国高校的时候--中国留学生占了所有外国留学生总数的近30%。一个总部设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全球型的辅导与考试培训,C2教育的首席执行官David Kim告诉我:“天平正在向文科倾斜。”
“正当美国开始移除传统的文科项目,开设网上的专业化课程时,亚洲发现了文科教育为学生们创造力和全面发展能做出很大的贡献,”博士Chester Goad对我说,“他们(亚洲)想从传统的均质和严格专业教育体系中找到突破,他们近年来从我们(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找到了灵感。”
Goad提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反转:因为有些美国政治家提出亚洲的那套专业教育体系更加有效。
激进的实验
在过去的十年间,虽然说在亚洲比起传统的专业教育体系,人文学科项目还只占了冰山一角,但是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人文课程正在迅速增加。
2011,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 )的建立,是一个将美国式文科模型搬到亚洲,并且“存活”下来的案例。这个开创性的耶鲁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作为一个独立的文理学院,设置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内部。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院不仅仅是亚洲大学中第一个具有常春藤联盟头衔的学院,这也是全新加坡第一个文理学院。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院目前开设了14个专业,其中包括两年的通用课程项目和四年的住校交流项目(Residential Student Program,方便与教授进行学术讨论)。
在传统的文理学院基础上,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院增加了几门科技类课程。正式运营了两年后,学校方面已经建造好了新的永久性学生社区,并将于下个月开幕。届时,学生人数将继续增长至1000人的目标人数。
Jessica Teng是一名Yale-NUS的在读生,她把学校描述为“一次把真正的美国文理学院课程搬到亚洲领土,同时保留亚洲文学和哲学课程的大胆尝试”。
Jessica是一名地道的新加坡姑娘,她选择了法律和文学的双学位项目,这样,Jessica既能获得一个专业学位,又能够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
“不像美国,了解文科的新加坡人少之又少,”Jessica说,“目前,新加坡的大学还是注重专业教育体系居多,Yale-NUS这种文理学院的建立是非常冒险的尝试。”
不仅有耶鲁大学这种美国顶尖名校与亚洲大学进行合作,近期还有杜克大学展开了与武汉大学的合作。这次合作,被称为“文理教育教育遇上中国传统”,成为了现在的杜克昆山大学,于201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
还有,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开办的上海纽约大学(NYU-Shanghai),是全球第三个授予纽约大学学位的校区。这也是第一个采用文学课程并用全英语授课的中美合资企业。
在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内的文理学院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大学教育课程。成立于2009年,这所学院与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教育不同,能让学生延迟选择专业。
2012年的10月,首尔国立大学与其他的亚洲文理学院联合组织了一场国际性的研讨会,论题为“文科在亚洲大学中的复兴”。除了来自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院的代表们,还有东京大学的代表,东京大学是另一个将文科模型成功植入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功案例。
其他的代表来自于香港中文大学、庆熙大学、早稻田大学和梨花女子大学。
在很多方面,这些文理学院都有相同的特性,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
通常,这些文学研究项目都像荣誉学院一样依附在大型校园中。他们都强调小课制,单独人性化指导,广泛的跨学科课程,和延迟选择专业等的重要性。
但是,很多保守的家长还是很怀疑文科学习的价值。另一个问题就是天价的开销。小课制的教学,需要每个学生分担更多的老师工资,加上住校交流项目,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当文理学院在亚洲的逐步推广,不仅使如今呆板的教育模式多样化,还能达成别的目标。除了挑战大量严格的考试和人们对于STEM的传统关注,还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不同的政府。
最初在耶鲁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宣布合作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新加坡这种专制民主怎么能够维护文科教育。项目推出的时候,也遭到耶鲁教师的批评,如果不能保证言论自由,会对在读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2015年的一项调查,在媒体自由中,新加坡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53位。
从美国的外交政策上而言,将文学课程引入亚洲市场好比“投资软实力值,可能会达到美国想要的目的,但也有可能达不到”。
事实上,美国高等教育的传播与文理学院世界化密不可分。将美国的教育模板带到别的国家去,能够传播新的想法,也能引发潜在的改革。
Goad说:“无论结果是怎么样的,还是可以毋庸置疑地说,在亚洲看到越来越西方化的文理教育与变化,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外滩教育微社区“外滩吧”开通了,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欢迎参观、吐槽!
进入外滩吧,请戳“阅读原文”
↓↓↓